• 005279426/2011-00004
  • 金水区人民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 2011-01-13
  • 2011-01-13
2011年金水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月12日在郑州市金水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金水区人民政府区长   赵书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日益严峻的发展挑战,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主线,紧紧围绕“打造两个平台、推动两大跨越”工作主题和建设“首善之区”工作目标,牢牢把握“四个重在”实践要领,着力推进“一主线三主攻两优化”,致力提高区域竞争力、承载力、凝聚力和金水首位度,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一)经济建设继续沿科学发展轨道健康迈进

主要指标在高基数上保持高增长,发展能量持续积蓄。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600亿元大关,总量达到605亿元,增长13%,综合经济实力跃居中部六省城区第一。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96.1亿元,增长10.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27亿元,增长28.6%,继续位居中部六省城区首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亿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87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191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增长10%;外贸出口9亿美元,增长35%。全区继续保持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的好态势、好趋势、好气势。

战略产业发展格局基本确立,产业特色更趋清晰。坚持“现代服务业强区”战略,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515.4亿元,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6亿元,下降2.8%;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0.5:14.3:85.2,三产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以房地产、酒店餐饮、现代商贸为主的战略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其中完成房地产投资225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320万平方米;酒店餐饮业实现营业额96亿元,现代商贸业销售额948亿元,辖区年交易额超亿元的商贸市场和购物中心增至21个,三星级以上酒店44家。以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科技信息、总部经济为重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辖区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小额贷款和其他金融机构达到610余家,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07亿元;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兴起,其中金水文化创意园完成投资400万元,入驻企业28家;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5亿元、科技信息产业销售额110亿元,新增科技孵化企业19家,“电子信息孵化平台”项目通过中期评估;引进台湾华信航空、上海三菱电器等总部企业近30 家,辖区总部企业总数已达120余家。

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成效,发展活力加速释放。以实施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为突破口盘活存量土地。全区14个已拆迁城中村项目控规均已完成并全部开工建设, 累计腾出土地6773亩,吸引投资600亿元。以发展楼宇经济为突破口拓展立体空间。全区商务楼宇面积达到447.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2万家,缴纳区级税收突破8亿元,其中纳税额百万元以上楼宇达到72幢。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突破口推动集约发展。其中杨金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起步区内永兴路、马林东路、马林西路竣工通车,签约项目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金水北区规划编制、地形测绘等工作大头落地,概念性设计方案通过初审,招商引资全面展开;工业设计创意园筹建工作开始启动,滨水产业带城市概念性设计通过专家评审;河南科技园区入驻企业2470家,实现技工贸交易额42.5亿元。以发展商圈经济为突破口激发消费活力。白庙、西关虎屯、曼哈顿和北二七路、紫荆山五大商圈稳步发展,经营面积达到425.9万平方米,年营业额突破150亿元;赴杭州成功举办了区情说明暨重点项目推介会,签约重点项目10个、签约总金额近100亿元。

(二)城市建设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城市改造深入推进。加快实施以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特色街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计划,其中以沈庄、十二里屯为代表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强力推进,姚砦、凤凰台等12个项目土地顺利摘牌;王庄、琉璃寺等5个项目安置房已交付使用,大孟砦、寺坡等6个项目和黄河北街12号院、郑州化纤纺织厂等2个旧城改造项目开始启动。新建郑州国贸、传媒大道等特色街区3条,特色街新增就业人员1368人、年缴区级税收3205万元,金水日用百货夜市被评为“郑州市规范化夜市街区”。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投入资金3431万元,对同乐路、政七街等9条(段)道路进行了精品街改造,对丰乐路、林科路等12条(段)道路车行道进行了复浇,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17座、公厕13座,新增绿地面积46万平方米。围绕“畅通郑州”和“畅通金水”建设,圆满完成金基路等28条支线路网建设以及京沙快速通道、107国道郑州段改建、郑州动车组运用所、郑开大道与京港澳高速互通式立交、花园路与连霍高速互通式立交、郑汴物流通道等工程建设涉及的拆迁任务,累计拆迁面积48.7万平方米,有力保障了省市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城市管理不断创新。深入开展以治理占道经营、乱贴乱画、乱停乱放等为重点的集中行动,大力推进市容市貌、出入市口、户外广告、“五小行业”专项整治,推行道路清扫物业外包服务,全区市容管理秩序不断好转。重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积极开展违法建设集中查处活动,依法拆除违章建筑5.9万平方米,全区土地管理秩序逐步规范。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拆除燃煤大锅炉14台,审验建设项目554家。圆满完成魏河、七里河等生态水系建设附属物拆迁工作,全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三)和谐社会建设向更深层次推进

社会民生问题明显改善。实现城镇就业2865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537人。新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1万人、养老保险9840人,发放各类低保资金1022万元,涉及困难群众4147人。组建“片医”团队250个,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1万余份、签订家庭保健协议2.2万份,在4所乡镇卫生院实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到16%。监督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5.2万户次,立案处罚违法单位122家,没收、销毁不合格食品1227.8公斤、农产品6186公斤。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1039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69.8万元,审核经济适用房轮候家庭4646户。四月天等4所学校新(改)建工程稳步推进,71中等3所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顺利竣工。成功吸引3家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创新了养老服务模式,荣获“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城区”称号。积极开展“平安金水”创建活动,新建监控平台76个、新增监控探头2672个,辖区刑事案件发案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在全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我区名列全市城区第一。

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以创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区为目标,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抓手,不断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全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85‰。深入开展普法宣传,举办各类法制讲座337场、受教育群众2.2万人。大力发展基层文化体育事业,新建乡镇文化站2个、农村文化大院16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5个,举办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68场,参与群众达3万多人次;辖区旅游景点接待游客19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亿元。建立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定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类13项、传承人4人,其中“朱氏彩绘”、“沈少三中国式摔跤”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十大新发现”。

社会潜在矛盾有效化解。认真落实领导接访及包案制度,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辖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不断强化隐患整改,开展大型隐患排查7次,消除安全隐患5174处,停产停业整顿违规企业32家,辖区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深入开展城中村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督查”活动,重点对城中村电瓶车存放和使用、消防设施配置等进行规范,共设置电瓶车存放、充电专用房间2077间,城中村出租户消防器材配备率达到100%。

(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强效果为重点,深入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全区15个镇办的道路清扫保洁全部推向市场。围绕减少管理层级、明晰责任主体、降低管理成本,将区市政管理局、行政执法局合并为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管理效率明显提升。围绕转变执法理念、构筑城管品牌,深入开展“文明执法、和谐城管”主题宣传月活动,全区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得到提高,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以盘活国有资产、缓解财政压力为目标,对区属国有资产进行了普查摸底,制定了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方案。强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杨金产业园采取市场化手段成功融资基建资金8000万元,为8家入园企业提供担保资金2500万元。推行重大投资项目免费全程代办制度,全年免费代办项目12个、并联审批项目19个。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实现阶段性目标。以明晰农村产权关系、发展农民长远利益、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为方向,圆满完成了87个村组改制任务。率先在全市启动撤村并城试点,全面开展了村庄基本情况普查活动,确定了周庄、大贺庄等4个试点村庄,同时积极探索了加快农民身份转化的新途径。

(五)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行政效能不断提高。按照“大部门制”设置方针,圆满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政府重点工作分解为100项,分别明确了责任领导、承办人和完成时限,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和全过程监督,执行力得到有效提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成了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22个职能部门96项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审批。建立了“ZZIC”督办机制,办结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225件。以提升“十种能力”为目标,注重培育政府团队文化,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明显提升。

民主法制不断健全。进一步完善了政府决策机制,重大决策之前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深入推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信访评估制度、公开听证制度和定期回访制度,增强了政务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更加主动地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更加自觉地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30件,办结率100%。充分尊重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沟通联系,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法治城区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深入开展“我为畅通郑州做贡献”活动,大力提倡领导干部乘坐公交或骑自行车上下班,对50%的公务用车进行了封存,抽调300余名机关干部深入交通拥堵路段设置交通文明岗,公务用车违章现象明显减少,辖区群众文明出行意识日益增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后举办各类宣教活动25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开展“三平”精神教育实践活动,辖区居民归属感和荣誉感不断提升。认真做好人才工作,制定了人才发展五年规划,开展了首届“优秀人才、杰出人才和优秀自主创新企业”评选活动,营造了尊重人才、善用人才、爱护人才的浓厚氛围。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荣获“河南省文明城区”称号,区地税局等12家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健全反腐倡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政府决策、政府投资、政府执法等各个领域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了权力运行长效监控机制。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全年评审政府投资项目122个、审减资金9595万元。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和对重大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完成审计项目77个,查纠违规资金4.4亿元,查纠管理不规范资金2.3亿元。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纪律整顿,查处违纪案件19件。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史志、粮食管理、人民防空、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五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来,我们牢牢把握中部崛起、中原崛起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灵活应对宏观形势变化和区划调整带来的诸多考验,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不利影响,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与“十五”末相比,全区生产总值净增361亿元,年均增长1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净增19.6亿元,年均增长2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净增194亿元,年均增长3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净增271亿元,年均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9400元,年均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净增3042元,年均增长12.3%;实际利用外资净增1.6亿美元,年均增长30.7%;出口创汇净增7.3亿美元,年均增长39.6%。“十一五”时期成为金水区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发展黄金期”,综合实力跻身中部六省城区最前列,为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过去一年乃至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共同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位老领导、老干部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辖区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金水建设,为金水的发展、繁荣和文明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十二五”发展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经济社会转型的发展攻坚期,也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做好“十二五”时期各项工作,必须准确判断形势,既要认识挑战、应对挑战、在挑战中寻求应对转化之策,更要认识机遇、抢抓机遇、在机遇中谋求乘势发力之举,用胸怀全局的境界、一抓到底的作风、干就干好的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综观“十二五”发展形势,我区将面临“四大挑战”、“四大机遇”。“四大挑战”:一是宏观调控趋紧增加融资难度。为有效应对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和日益冲高的CPI指数,央行2010年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利率以加大对政府融资的监管和约束,国家货币政策正在由金融危机时的“积极宽松”向“稳中趋紧”转变,融资成本加大,将给我区部分资本密集型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十二五”发展带来严峻考验。二是优质资源流失冲击传统优势。随着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受发展空间所限,加之周边县区承接能力不断增强,机关单位、大专院校、金融机构将加速外迁,区位优势开始弱化,我们的发展优势和后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三是区域面积压缩加剧承载压力。新一轮区划调整不仅使我区面积骤减40%,发展载体增量不足,造成一些好项目、大项目落地困难,更使我区承载能力几近饱和,辖区人口密度依然过大,我们在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上面临着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四是发展方式转变亟待加速给力。作为三产大区,我们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偏少,高端服务业总体规模小,产业集聚度低,对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的吸纳能力不足,在“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上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四大机遇”:一是产业调整面临大好机遇。随着产业转移的深度推进,沿海发达地区的高端产业和优秀企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我区作为“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区”之一,完全有条件争当中原地区承接高端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排头兵”,通过引入高端产业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二是积累后劲面临大好机遇。中原经济区建设已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河南发展的主旋律,国家将在产业规划、项目布局、资金扶持、先试先行等方面给予我省特殊倾斜,这为我们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培育战略产业和夯实发展后劲提供了良好契机。三是提升功能面临大好机遇。围绕中原经济区规划,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郑州都市区,很快将形成新一轮基础建设投资热潮,对于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城市功能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打造复合型城区,都将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四是率先发展面临大好机遇。地处省会中心城区,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也被寄予格外的关注与期望。对于全市乃至全省涉及区域发展的各项战略决策,我们都应靠前站位、率先落实、主动服务,特别是在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中,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更应先察先觉、先试先行、先人一步。尽管挑战与机遇同在,但机遇总体大于挑战。难能可贵的是,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我们积累了较为深厚的基础,也锻炼了一支善于谋划、能打硬仗的队伍,只要我们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主动出击,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挑战、实现新的跨越!

根据当前形势和发展实际,“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牢牢把握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打造“首善之区”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区为中心任务,大力推进全域城市化,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升承载能力,着力扩大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计民生,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好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力争“十二五”末,全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突破1150亿元、50亿元、650亿元、1000亿元,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和中部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和中部平均水平,发展质量好于全省和中部平均水平、生态环境好于全省和中部平均水平,继续在中部六省城区保持领先位置。

三、2011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与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迎接新挑战,争创新优势,谋划新战略,实现新跨越!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出口创汇增长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4%,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

围绕以上要求和目标,我们将努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针对部分省直机关、科研院所外迁和辖区资源、要素出现流失的现状,努力在结构调整、产业再造上下功夫,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争创新的发展优势。

积极应对区划调整影响,科学谋划区域发展布局。提前着手对搬迁区域进行产业再规划,同时对存量建设用地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争取纳入郑州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十二五”发展预留空间。搞好与东区的衔接与融合,推动中州大道、未来路和货栈街三角区域与东区的融入发展,加快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核心区;推动东风路以北、连霍高速以南、沿中州大道以西区域与东区的对接发展,重点发展与东区CBD商务服务业相配套的住宿餐饮、文化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金水北区与东区的错位发展,依托龙子湖高校园区,打造“宜居、生态、低密度”社区;借助龙湖地区的开发与建设,促进杨金产业园的借机发展。

继续搭建“两大平台”,努力打造人才与技术聚集高地。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重点打造人才聚集平台。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管理使用机制,制订更能吸引优秀人才的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优惠政策,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加大对优秀人才奖励力度,从今年开始,区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并逐年增加,设立人才建设专项资金,通过实施人才创业扶持、建立区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开展“百佳人才”选树工程等,激发优秀人才入驻金水、建设金水的积极性,将我区打造成为中部地区的人才聚集高地。以实施“科技兴区”战略为重点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整合辖区科技信息资源,建立科研成果收集与发布机制、科技人才数据库,搭建科技信息平台。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索凌电气、思念食品等骨干企业与辖区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搭建科技合作平台。筹建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探索科技成果交易转让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搭建科技转化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力度,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发展秩序。2011年,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至10亿元以上。

加快培育高端服务业,全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优化金融服务业布局,重点在金水路东段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和风险投资集聚区,大力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着力引进交易、结算中心等后台服务企业,打造中原财富管理中心。在农业路经三路“十字带”区域建设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区,鼓励银行加大金融衍生品开发,发展“绿色金融”、“文化金融”、“信息金融”,打造中原金融创新中心。在河南科技园区一带建设科技金融集聚区,着力引进为科技信息类企业服务的投资担保、风投基金等机构,打造中原科技创新实验区。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制,加快搭建研发、展示、人才培训等服务平台,重点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动漫游戏、出版发行、文化休闲消费、工业设计、工艺花卉艺术品生产交易和媒体影视等产业,筹建文化产权交易所,打造中部地区创意产品高地。健全科技信息产业支撑体系,通过建立风险投资、产权交易、教育培训等平台,积极培育软件服务、应用电子、物联网等产业,努力打造中国中西部科技信息中心。完善总部经济发展政策,重点吸引知名大企业集团,特别是省内领军企业来金水设立综合型总部、职能型总部和成长型总部,着力在金水东路打造金融企业总部集聚区,在东风路文化路沿线区域打造科技企业总部集聚区。“十二五”期间,区财政将安排高端服务业发展基金3.6亿元以上,强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标准启动滨水产业带建设,重点引进文化创意、休闲娱乐、高档商务、科技信息等产业,全力打造郑州休闲消费新地标。加快筹建工业设计创意园,成立园区管委会,认真做好土地性质变更、厂房建设等前期工作,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争取年内正式投入运营。全面拉开杨金产业园建设序幕,按照市政标准建设杨金路、景泰路等4条道路,完成起步区内电网扩容改造,启动电子信息园、服务外包产业园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11年,杨金产业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化进程

围绕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将城市化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人口结构联动调整,提高城区的承载能力。

强力推进“城市更新”和“撤村并城”工程。按照“市场引导、群众自愿、政府监管、企业运作”的原则,加快推进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年内常砦、聂庄等三环以内的19个村完成控制性详规编制,沈庄、十二里屯等4个村安置房交付使用,黄河北街12号院完成拆迁。强化规划引导和产业布局,重点通过凤凰台、黑朱庄等村庄的改造,并结合正在实施改造的燕庄、沈庄等项目,逐步壮大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的产业集聚能力;以押砦、枣庄等中州大道西侧村庄的改造,承接逐渐成熟的西关虎屯商圈,壮大楼宇经济、商圈经济和特色街区经济,促进与郑东新区的衔接;以马李庄、路砦等三环以北村庄的改造,发展总部经济、现代物流等产业,打造北部区域新的增长极。按照“试点先行、稳妥推进”的原则,对城市建成区以外的24个村庄实施撤村并城,年内编制全区撤村并城规划,完成所有村庄地籍调查、附属物普查,启动周庄、新庄、大贺庄、小贺庄等4个村改造工作。同时,通过“土地资本化、资本证券化”运作,以土地预期收益的快速变现,提高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着力提升城区承载能力。在北环以外的陈砦、庙李、沙门、刘庄等区域,加快建设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重点发展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与中心城区的融合。结合“畅通郑州”建设,采取政府投资与引进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方式,新增停车位2670个,同时对辖区所有地下空间进行排查,督促未按规划用途使用的商场、超市等恢复停车场使用功能。推动辖区道路联通联网,年内争取打通沈庄路、黑朱庄路等15条支线路网,升级改造东里路、顺河路等21条路段,完成中州大道杓袁村人行天桥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便民早餐店6家、农贸市场1个、垃圾中转站4座。

大力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牢固树立现代城市管理理念,围绕扮靓城市第一窗口,推进城市管理工作重心由主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由公共区域向居民楼院、单位庭院延伸,由重点时段向全天候监控延伸,把我区建成展现省会良好形象的窗口。依托“数字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化水平,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完善流动商贩疏导点管理,建立治理无证设摊、占道经营等行为的长效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以“做文明执法楷模、筑和谐城管品牌”为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文明执法理念,打造执法队伍新形象。建立“参与式”城市管理模式,引导社会单位、企业和辖区居民共同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实现由政府单一主体管理向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转变,促进各方利益的协调,实现城市管理的长效化。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制度创新

把制度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永恒动力。2011年,我们将继续从明晰产权关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入手,创新政府管理模式,进一步激发加快发展的活力。

继续深化三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五年计划”,年内完成66个村组的股改任务,同时做好改制后农民向市民、农村向社区的转化工作,重点完善社会保障、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增强改制后股份合作社作为独立经济法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能力,逐步弱化社会管理职能。在完善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将游园、公厕、市政道路管理等推向市场。进一步整合政府资源、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投融资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扩大融资能力,提高投资效益。

扩大服务外包领域。按照“经营城市”的市场经济理念,积极探索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争取更多的民间资本、社会组织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率。鼓励通过拍卖道路、广场、公园冠名权等形式,广开筹资渠道,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引导国内外企业、个人通过BT、BOT、TOT等方式,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商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参与我区公共事务管理,使外包服务市场不断壮大。在搞好对外包企业服务的同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督促其严格履行合同约定,规范公共服务外包市场发展秩序。

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年内力争覆盖到全区各镇办。严格落实重大投资项目免费全程代办、企业首席服务官、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借鉴沿海地区先进经验,探索科技研发经费、信息化专项资金使用新路子,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实行重大项目评估、政务信息公开、新闻发布、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等措施,增强政府工作的公开度、透明度。积极探索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先试先行。

(四)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发展为民,一切从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出发,努力在改善民生上扎扎实实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群众的舒适感、安全感、幸福感和全社会和谐度。

建设“和谐金水”。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继续推进金桥小学、丰产路小学等9所学校续建工程,启动金燕小学、文化绿城小学等11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两年内新增中小学生学位11760个、幼儿园学位1080个。推行“名师名校名校长”计划,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到国内外先进地区进修,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面向全国引进20-30名优秀教师和知名校长,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中小学校。坚持借力发展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投入到教育领域,同时积极探索与国外地区联合办学、联合办班模式,提升我区教育质量。率先在全市将学前教育纳入政府职责,对全区幼儿园实行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助政策,解决辖区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康苑居”廉租住房建设进度,建立健全公共租赁住房制度,逐步实现“低保”家庭住得上廉租房、低收入家庭买得上经济适用房、新就业及外来务工人员租得上公共租赁住房的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4050”人员就业问题,年内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272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抓好“菜篮子”工程,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行产品质量可追溯机制,确保群众餐桌安全。对现有农贸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推进农超对接和菜篮子连锁经营,切实解决居民群众“买菜难”、“买菜贵”问题。年内新建标准化菜场2个、蔬菜便利店15家。

建设“宜居金水”。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倍增计划,投资1.4亿元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大楼和金水总医院。科学规划医疗服务机构布局,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放宽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准入门槛,鼓励有资质人员开办民营机构,促进有序竞争。推进医药卫生体制重点改革,健全基本药物制度,让辖区居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高度重视养老问题,高标准规划建设养老社区,同时深化居家养老服务,满足辖区老年人的不同养老需求。推进诚信金水建设,营造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大节能环保投入,严把项目审批关口,坚决防止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能耗检测,引导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节能改造步伐,建设节约型机关。

建设“平安金水”。以保障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持辖区社会安全稳定态势为重点,认真落实警务下沉的有关要求,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两抢一盗”打击力度,完善全区技防设施建设,力求社会治安防控实现全覆盖,促进社会治安秩序的持续好转。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健全信访工作责任机制、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加强对重点领域和事故高发区域特别是城中村的安全监管,逐户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预防和减少一般伤亡事故,坚决遏制和防范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健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因施救不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扩大事故的发生。充分发动各级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安全生产常识和安全事故预防救助知识,提高辖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避灾逃生技能。引导和鼓励社会保险机构开发相关险种,分担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强化和规范紧急信息报送及值班制度,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有关单位主要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信息上报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同时,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及时掌握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

(五)坚定不移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和“两转两提”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为发展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打造效能政府。完善制度建设,制定涵盖政府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流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做到目标细化、指标量化、责任强化。加强督查督办,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新闻媒体、辖区群众对政府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重点问责“不知道经济发展增长点、不知道事故隐患危险点、不知道辖区居民需求点”的“三不”干部,坚决反对“迎来送往、相互吃请、贪图享乐”等陋习。增强执行意识,坚持抓具体、具体抓,努力形成“落实工作不过夜、落实不了要报告、落实必须报结果、结果必须要反馈”的机制,不允许发现不了问题,不允许发现问题解决不了又不报告。更加关注基层、重视基础,认真落实区直机关干部轮值从事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长效机制、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下基层轮岗锻炼等办法,努力让问题在一线解决、绩效在一线创造、能力在一线体现。

打造法治政府。更加积极地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更加主动地支持政协参政议政与民主监督,更加高效地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抓好“六五”普法活动,深入落实《金水区法治城区建设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加快推进法治城区建设。积极开展网络问政,建立健全办理网民、新闻媒体反映问题和事项的长效机制和督办落实机制,强化网络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促进群众反映问题的办理和工作的落实。同时,要充分利用全省独有的媒体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与辖区各大媒体网络的共建机制、沟通机制,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于同媒体打交道,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打造廉洁政府。将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促使政府公务人员在行使权力中自觉做到慎初、慎微、慎交、慎欲、慎独。完善政府决策、政府投资、政府执法等各个领域的制度体系,努力防止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加大工程建设领域、政府采购系统反腐倡廉力度,对通过行贿等不当手段参与竞争的单位和个人,严格依照规定予以惩处,同时三年内禁止参与我区的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项目。引导广大政府公务人员牢固树立务实为民理念,重实际、崇实干、求实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各位代表,面对新的挑战、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我们唯有心无旁骛才能抢抓机遇,唯有矢志不移才能战胜困难,唯有全力以赴才能实现跨越。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为加快推进金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为建设更加文明、生态、创新、和谐的新金水而努力奋斗!


主办单位: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16号 邮编:4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