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亮委员:您好!
您提出的“金水文旅+汉服博物馆”深度融合,打造金水区特色传统文化之旅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金水区是河南省会郑州市的中心城区,是河南省委所在地,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的中心城区。议案中提出金水区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文化事业、文旅产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目前,全市上下聚焦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紧盯“打造文旅强市和全球知名的旅游目的 地城市”目标,全面叫响“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城市文旅品牌,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等。目前全区共有文旅文创企业2.9万家,有河南博物院、郑州海洋馆等“文商旅”场所434个,餐饮饭店、宾馆酒店、旅行社数量均占郑州市1/3以上,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发展格局。2023年以来,接待游客2809.19万人次,实现营收超过300亿元,我区在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中位列第26位。一是建设城市标杆景区。积极鼓励支持郑州海洋馆在场馆规模受限的情况下,大胆创新超前设计,将空间向上延伸,建设了国内唯一的高楼层水景展示海洋馆,总高30余米。其中“白鲸馆”跨越三个楼层,承载水体1200余吨,开创了国内单体最大展池建设的先河。二期项目“极地动物馆”开业后,郑州海洋馆将自身特点与“旅游+科普+研学”有机结合,开发了河南省首家“白鲸海底夜宿营”产品,开展少年儿童海洋知识科普研学活动,央视《朝闻天下》对此进行了特别报道。去年以来郑州海洋馆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6亿元。二是打造精品文旅路线。以河南博物院、马渡观河等重点文旅场所为起点,精心链接70个文旅点位,系统打造12条citywalk线路和沿黄生态文旅路线,积极开发研学游、购物游、亲子游、乡村游、婚庆游等产品。根据美团数据统计,今年春节、五一期间,金水区文旅消费规模在全市排名均为第一,过夜总人数位居全市第一,曼哈顿广场/英协路商圈、国贸360广场、正弘中心、丹尼斯·大卫城、经三路沿线商圈位列郑州市热门消费商圈前十,郑州市动物园和郑州海洋馆分别位列郑州市热门景点前十。端午节三天全区接待游客31万人次、同比增长312%。
您提到的“利用博物馆以及现有区域体现汉服,特别在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结合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非遗活动,汉服体验,全方位的提高汉服的使用率、打造汉服图书馆、体验馆、博物馆”等,对我们的文物保护和传承利用工作提供了很好思路和努力方向。目前我区现有备案非国有博物馆6家,馆藏文物32000余件(套)。近年来,文物保护工作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跨界融合,让优秀历史文化活起来。一是鼓励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推进“百家博物馆”建设。辖区现有非国有博物馆6家,分别是“大象陶瓷博物馆”“仁清金石传拓博物馆”“赛思齿艺博物馆”“天中艺术博物馆”“建彰围棋博物馆”“郑州鼎藏钱币博物馆”。其中,大象陶瓷博物馆是郑州市非国有博物馆中唯一一家国家二级博物馆,2023年获得“郑州市十佳打卡地”称号。郑州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以“高浮雕传拓艺术”为主题,馆内设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李仁清传习所”,是全国唯一一家设立在非国有博物馆并以实名命名的国家级传习所。二是大力开展文保宣传工作。以“5.18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辖区非国有博物馆开展集章打卡、“馆藏文物探寻展示之旅”等活动,联合郑州轻工业大学开展博物馆日主题展览,推出卡牌桌游“豫商行天下”等文创产品;利用节庆和假日,开展“李仁清高浮雕传拓公益大讲堂”“博物馆里的端午游”等20场系列主题活动,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丰富游客体验感,掀起了博物馆游热潮。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上级要求,积极推进辖区内非国有博物馆建设,深化合作,探索“博物馆+”模式,让更多的人能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开拓视野,积极引导设立更多的汉服体验场所,在寓教于乐中认识、保护和传承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推动辖区非国有博物馆发挥好社会教育功能,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阵地作用。
再次感谢你对文化事业的关注,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文化发展,多提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