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涛委员: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做强特色口碑 打造中原消费高地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活化老文化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通过活化老文化,可以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滋养和文化上的认同。目前金水区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演、“非遗进社区、进校园”展演、非遗免费培训等活动及开发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的方式,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的方式,使其重新焕发活力。
1.开展丰富活动,为非遗传承推广增添蓬勃活力
一是非遗项目专项培训成果显著。自2015年起,区文化馆根据群众文化需求,特邀非遗传承人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免费培训课程。截至目前,累计开展1300多个班次,参与学员2万余名,涵盖沈氏摔跤、剪纸、面塑、纸雕、古琴、中国结等十余项非遗项目。许多学员在学习后能独立创作出优秀非遗作品,并自发成立了金水区钰苑手工艺术团,定期举办各类展演展示活动,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为推动我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深受欢迎。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开展十余场“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组成展演团深入社区、广场、中小学校,通过非遗作品展示、技艺演示、互动体验等形式,向市民传播非遗技艺,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120多场。联合南阳路第二小学,每周开展一场非遗项目课程,目前已开展剪纸、埙、中国结、传拓、纸雕、面塑6类培训课程50余节,获得热烈反响。同时,还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金水区文源小学等校园内开展非遗专题展览。通过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非遗进课堂”、专项展览等形式,激发了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丰富多彩。每年6月,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在全区举办一系列推广宣传活动。活动汇聚了全区非遗项目传承人,通过市集展示、现场技艺传授的形式让市民一次就可看到全区非遗精品。同时在全区各个非遗传习所、展馆同步开展展览、雅集等体验活动,进一步增强公众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参与。
2、研发文创精品,为非遗保护与发展厚植创新潜力
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进程中,金水区政府为全区非遗传承人建立了一个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积极推荐传承人参与省、市各级政府举办的展览、交流、比赛、产业博览会等,加强与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官方知名度。组织新东方文旅等相关产业营销负责人、河南农大等高校教授、省市项目专家对文创产品进行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在各级文旅平台、各级媒体进行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提高非遗文创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政府全方位的推动下,成功打造了一系列精品非遗文创作品,为非遗护与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高浮雕传拓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李仁清以其精湛的技艺屡创新品,他的“传拓艺术品”以石窟寺的佛造像、菩萨、罗汉、伎乐、飞天等拓片样式为创意元素,推出彩拓摆台、挂饰、手提袋、口罩等多项寓意吉祥的文创产品。其作品“飞龙在天”和“鱼跃龙门”在2023年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受到热烈欢迎。二是剪纸艺术。市级非遗传承人袁升科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剪纸艺术,围绕“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的城市品牌,创作了一系列剪纸摆台、剪纸卷轴、剪纸贺卡等文创产品,包括《少林武术》系列、《中》字系列作品。还与奶茶品牌益禾堂联合推出“制茶六法”特色剪纸作品,并为WDG中国国际街舞大赛制作剪纸纪念品。这些剪纸艺术创作是非遗技艺与文旅融合的典型代表,获得社会广泛认可。袁升科系列作品《东方红 太阳升》获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南省民间艺术大赛一等奖,作品《人生四度》系列获得河南省第三届民间艺术大赛“铜鼎奖”。其艺术成就更是得到教育领域肯定,作品被收录进全国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三是香包技艺。香包技艺传承人王彩红通过对品类与设计的不断创新,推出了金瓜香包、生肖香包等多样化的香包文创产品,使香包制品焕发新生。她的作品《金瓜布艺》获得第四届河南民间艺术展二等奖。这些文创精品的推出,为非遗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我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相结合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