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有兵委员: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医国术非遗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我们对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医国术非遗传承的提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高度的认可。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非遗传承与保护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截至目前,我区已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7项。其中省级项目9项,省级传习所2个;市级项目15项,区级项目33项;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人,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人,区级传承人6人。目前我区有2个省级传习所(朱氏古建筑彩绘传习所、高浮雕传拓技艺传习所)、5个市级传习所(金水区升科剪纸传习所、黄氏中医儿科传习所、彭世传统修脚术传习所、捏骨正筋传习所、亦乐斋古琴展示馆)。1个国家级传习所(2016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金水区文化馆设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李仁清传习所。)
其中,传统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项,省级项目1项(中医正骨疗法),市级项目1项(黄氏中医儿科),区级项目10项(马氏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法、袁氏中医疗法、珠琳堂膏药制作技艺、夏氏中医阴阳平衡疗法、黑膏药制作技艺、庚贤堂王氏中医疗法、铜人经纬行炁针灸、钟氏不孕疗法、吕氏正骨、韩氏却病延年法、),省、市、县级传承人各1人。
中医不仅是一种医学,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哲学。它强调整体观念和阴阳平衡,倡导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强调个体差异和自然疗法。中医的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方法,以其独特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和认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医学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保护和传承中医非遗,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我们希望通过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使之成为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们一直开展多样化的中医非遗普及活动。一是举办非遗日等活动,增加公众对中医非遗的了解和兴趣;二是利用媒体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中医非遗知识;三是鼓励和支持社区、非政府组织、企业等社会各界参与中医非遗的普及工作。今后,我们也将继续通过多种渠道,如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公众讲座等方式,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医非遗的价值。与此同时,举办中医相关非遗展览,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公众亲身体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