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79389/2024-00029
  • 金水区教育局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2024-08-12
  • 2024-08-12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提案的答复
对金水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08号提案的回复

徐倩委员: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关注,我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完善义务教育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是我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教育举措。

金水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推动基础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创新实施课程改革;增加教育资源供给。针对你提出的建议:

一、多方协力,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保障体制

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既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项政治工程、系统工程。金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委书记、区长专门到区教育局开展专题调研,并就此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区教育局认真落实“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的工作要求,确保做到“服务全面和全面服务”,扎扎实实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同时,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学校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工作方案,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体制的规范有序。

二、创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教材,生发校本课程力量

学校针对符合青少年素养提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类资源进行整编调整,依据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进阶进行有序组合,形成序列化课程内容。相关教师或引进社会专业人员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讲授课,以每周一次的主题探究、社团、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各类课堂模式展开系列化教学实践。最终形成具体化、可操作、易理解的校本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课程的特色模式,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精彩非遗我传承”等视频宣传专栏,吸引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与互动。努力营造“学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课程。并结合多学科,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基地,文化传承保护教室,文化传承保护小组等。

三、方式内容多元化,着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素养

我区充分考虑家庭需求差异、青少年个人需求,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方式和保护举措。在时间上,全天候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频宣传专栏与讨论社区,尽可能扩大讨论内容宽度,集思广益;在管理手段上,学校、家长、校新闻中心、学生会、社会非遗继承人等多方资源的共同参与,确保课程实施顺利、专栏讨论丰富、文化传承推陈出新。在内容形式上,一是课堂系统知识讲授,加强非遗文化相关历史、传承等知识的学习,掌握丰富知识内容;二是创建主题活动课程。不断丰富课程建设、工作坊建设、举办各类非遗技艺讲座,展览展示,引入非遗知识大讲堂、非遗我来结缘、我与非遗面对面等演讲、竞赛、角色扮演、手工互动等多元活动,学习非遗技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挖掘非遗文化内涵;三是,师徒结对共传承。积极推动校园非遗传承人培养工程,引进社会优秀非遗传承人承担校内课程的“师傅”一职,让非遗传承人与手工、劳技课老师建立师徒传承关系,让这些老师成为校园里的非遗传承人,增强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实力;四是,多方协力促发展。区教育局、文旅部门多方协力,鼓励地方非遗文化企业、协会带头人发展壮大,鼓励支持非遗与教学融合的传承人、文化企业,项目支持研发专业课程体系,编写非遗教学书籍,挖掘地方文化技艺,传承人与学校结对子,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技艺转化为教学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主办单位: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16号 邮编:4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