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杜岭街道十项重点工作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街道党建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阵地、打基础,强组织、建队伍,重活动,增活力”的目标,强化基础管理,坚持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夯实街道党建工作基础,为全辖区经济社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目标
按照街道三年行动计划的定位,摸清各类党员底数及分布情况,完善各项基础信息管理工作,健全各类档案台账,完善服务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树立政治规矩,规范政治生活,做好分类指导,坚持整体推进,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夯实街道党建工作基础。
三、主要任务
(一)街道“大工委”
1、工作职责。街道“大工委”是在党的领导下,吸纳辖区公共单位、“两新”组织等各类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讨论决定辖区重大事务的新型党组织,主体职责为:一是认真落实上级的决议、决定,讨论决定职责范围内的重大问题,组织动员辖区各类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大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辖区范围内居民自治和各类群团组织,支持和保障他们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三是掌握辖区党组织和党员的分布动态情况,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和方法,扎实推进党建“网格化”管理;四是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促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范运行;五是加强对辖区内各类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制度,探索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新机制;六是充分利用和整合辖区内的各类党建资源,形成党建合力,完善社区服务。
2、建立制度。一是工作例会制度。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遇到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主要传达上级有关党建工作的文件精神,研究本辖区内党建工作。二是议事制度。街道“大工委”会议由书记召集并主持,大工委成员单位参加,根据情况,可邀请辖区内非“大工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经街道“大工委”会议议定的事项,应规范记录、形成决议,并及时抓好执行落实。三是目标承诺制。大工委围绕街道与驻街单位之间的工作共同点,制定党建工作目标和责任,并通过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实。四是承诺办结制。各辖区单位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要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服务辖区发展和居民群众,采取实事认领和承诺等方式,明确办结时限,落实具体举措,接受街道大工委和居民群众的监督。五是考核评议制度。从社区居民群众、街道社区党员干部、驻区单位党员中,聘请若干名监督员,定期对街道“大工委”及其成员单位进行评议,设立公开栏,将其成员单位承诺办结事项和评议结果等进行公开宣传,接受居民群众监督,评议结果向上级党组织反馈,并作为推荐评先评优和担任“两代表一委员”的重要依据。
3、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街道“大工委”工作制度,结合街道实际,制定工作计划。每个“大工委”成员单位与街道“大工委”签订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并根据单位实际和居民意愿,向社会公开承诺一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依托街道义工联合会,根据居民需要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每年召开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决议辖区范围内年度党建工作目标,总结工作成效,表彰党建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4、建设活动场地。以基础设施联建,共享辖区资源为原则,整合资源,将大工委会议室、大工委办公室、党员活动中心、流动党员管理中心、党代表工作站、便民服务中心、群众工作站等一并考虑,建设综合性的党员活动场所、便民服务场所。实现党建工作联促,共强党的建设。
(二)社区党支部
1、社区党组织全覆盖。突出“党建”这个核心,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党组织的作用,夯实基层基础建设。一是打造横向管理格局。有公共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社区,要成立社区“大党委”,吸纳辖区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物业公司负责人进入“大党委”兼职,社区和物业企业负责人双向交叉任职。本着“社区党建共商、社区事务共管、社区资源共享、社区文明共创、社区难题共解、社区活动共办”的原则,群策群力抓好社区党的建设,打造社区党建广泛参与、横向管理工作格局。二是构建纵向四级组织网络。结合各社区网格区域划分,成立若干网格党小组,在居民楼院成立楼院活动小组,在社区构建起“大党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院党活动小组组成的四级组织网络。有党员的单元楼道还要设立党员楼院长,实行社区党建纵向管理,上下贯通。
2、摸清党员底数,健全资料档案。一是文档类:党建工作有年度计划、目标任务、工作总结等材料。二是名册类:有社区干部、党员、居民代表及代表联系户等名册;有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流动党员名册(包括发展党员公示、票决等材料);有社区困难党员、“党员结对帮扶”花名册;社区“大党委”委员名单;有社区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台帐。三是记录、手册类:有社区党支部换届工作记录;党建活动和工作的记录簿;有“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登记表、党员发展记录、“三级联述联评联考”活动等记录簿;有账、单相符的党费收缴登记簿;有社区干部民情和工作日志。
3、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有社区党支部职责、党支部书记职责、党支部议事规则、党支部民主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三级联述联评联考”活动工作制度、“一征三议两公开”民主科学决策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发展党员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党员承诺制度等。结合社区工作实际,由党建办研究制定《社区党建规范化运行手册》,明确社区党组织设置、职责定位、各项制度,明确楼组党员活动小组评优标准等,指导社区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4、创新社区服务载体。一是建立社区共驻共建共享联席会议、在职社区党员代表和群众恳谈会、在职党员和社区党组织双向评议等制度。通过重大事项社区“大党委”决策、制作党员联系卡、党员名片墙、好人风采榜等形式,将各驻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纳入管理,参与社区建设和共驻共建工作,提高“共驻共建共享”水平。二是聘请老党员、老干部、先进模范人物讲党课,加强党内教育“传帮带”;利用现代通讯网络,建立社区党建QQ群,党员之家微信圈等加强党员交流。三是建立社区党支部激励和考核监督机制。建立社区在职党员日常激励制度,对平时在社区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在职党员典型和好人好事,社区党支部通过向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寄发表扬信、在社区公开栏宣传其先进事迹等方式进行表扬。
5、规范工作运行。一是支委会集体决策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社区支部委员会议,传达贯彻上级党组织、政府的重要指示,讨论决定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的重大问题,科学决策、统揽全局,强化领导核心作用。 二是社区组织联席协调工作制度:每周召开一次社区组织联席会议,统筹安排和协调落实社区各项工作。三是社区党群议事会:每月召开一次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代表会议,听取、收集党员和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讨论、反映居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各种问题,为党组织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四是社区“大党委”会商共建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部署安排会,总结社区实际和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讨论研究社区各项重大问题,统筹安排本季度社区工作。
(三)“两新”组织党支部
1、抓好组织规范建设。一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两新”党支部工作规则、岗位工作职责,建立完善各支部组织生活、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民主评议党员、党籍管理、党员发展等制度。二是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实行民主选举制度,坚持把政治素持好、文化程度高、有党建工作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强、工作能力强的党员选拔进支部班子,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标准、发挥作用”的方针,重点在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和业务骨干、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四是抓好阵地建设。对独立党支部,按照有制度、有设施、有资料、有活动、有宣传栏等“五有”标准,建立专门的党员活动室。
2、参与街道、社区建设。一是按照属地原则,“两新”组织党组织要纳入社区“大党委”,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党建联动共建活动,经常性地交流工作情况。支持、配合社区开展有关工作,保证工作关系协调。二是协调好与工会的关系,建立“两新”党支部与工会组织工作互助制度,充分利用双方人力、物力等资源,将共性问题和同种工作联合分块去做,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协调好与街道经济科、税源办等有关部门、科室的关系,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作用。
3、强化作用发挥。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着眼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着眼于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同各方面的联系。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对关系企业、员工利益和企业发展以及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集中党员的智慧,向企业建言献策,从而不断提高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在深化企业改革、促进生产经营、提高企业效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示范引导,积极创造良好的全方位党建工作环境。
(四)机关党支部
1、强本领,强服务,做表率。一是大兴学习之风,提高工作效能。努力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综合业务素质。二是增强宗旨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在基层”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通过加入志愿组织,认领服务项目,结成帮扶对子等方式,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三是树典范,做表率。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珍惜党员身份、展示党员风采”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并通过优秀共产党员评选等方式不断激发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现党建工作“走在前头、做出表率”,为杜岭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创建服务型机关党支部。一是健全领导班子,完善服务体系。根据机关支部党员数量和人员分布等特点,对党组织进行合理化设置,通过支部换届选举,健全、配强领导班子。进一步明确党支部委员分工,科学划分党小组,完善组织制度,做到职责任务明确,目标措施具体,组织关系顺畅,服务功能健全,从而构建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的服务体系。二是建设服务阵地。建立功能规范化的党员活动室,充分发挥党员活动阵地作用。把党员活动室建设成为一个学习的阵地、宣传的阵地、宣誓的阵地和活动的阵地。三是创新服务载体。设立党员“奉献周”和“奉献日”,通过认领街道义工联合会“心愿树”微心愿,把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与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四是围绕中心、搞好服务。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工作上关爱,把机关党支部建成职工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