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9239312/2024-00040
  • 金水区丰产路街道办事处
  • 公共服务
  • 2024-07-31
  • 2024-08-14
“银龄学堂”——老有所学所得的一种打开方式

学习被认为是最好的养老。非洲鼓、民族舞、形体、国画……在郑州,“银龄学堂”热度高,不少长者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带着饱满的精气神,走进老年大学,加入兴趣课堂,点亮人生下半场,映出美丽“夕阳红”。

截至2023年底,郑州老年人口达166.8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96%,正处在将由轻度老龄化向中度老龄化转换的重要“窗口期”。何为幸福晚年生活?在物质飞速发展的今天,吃得饱、穿得暖显然已不能满足长者的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同等重要。

有热爱洲有快乐,“银龄”上课很自律

不考试,不内卷,没有升学压力,只有鼓励赞美,这样的上课氛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哒哒哒,听着节拍,注意手上动作左右翻,脚步动作靠点。”悠扬的歌声伴随着欢笑声传到记者耳中,金水区丰产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七楼,舞蹈老师辛凯在教民族舞。这里是郑州市老干部大学丰产路分校,这所“家门口”的老年大学为附近的老人提供了休闲“充电”的好去处,70岁的玉梅阿姨就是其中一位。

“学跳舞已经好几年了,我很喜欢跳舞,这不春季班结束后,我在家闲不住,又来报名暑假班。每天我雷打不动的事情就是来上课,跟姐妹们聊聊天,别提多开心了。”玉梅阿姨下课间隙跟记者说道,心态好了身体才能好,快乐是最重要的,跳舞能够提升状态,家里人都很支持。

“让姐姐们开心是主要目的,开课时,我都会放广场舞的音乐来调动大家的情绪,再让大家喊两嗓子,释放自己。”辛凯说,“我也时常被她们积极快乐的情绪感染。”

“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我都快六十了,我还想学。”爱梅阿姨住在南三环,为了上课方便,不会骑车的她突破了自己。现在,每天骑着心爱的‘小电驴’跨过半个城,到金水区心智青中老年大学上课。“我喜欢上课的氛围,加入形体、非洲鼓班级后,我没有落下一节课,就想提升自己,充实自己,不让自己闲着。”爱梅阿姨说。

95后李璞是爱梅阿姨的形体老师。为了让学员们自信,在她的课堂上,大家成为了“夸夸团”。“鼓励和赞美是最美的语言。”李璞说,令她没想到的是,学员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回到家也复习巩固上课内容。

跨越半个城只为上一节课的还有60岁的张阿姨,公交转地铁再转公交,她每天从西四环辗转一个半小时车程来上课,风雨无阻,靠的就是追寻快乐的劲头。“刚退休的时候情绪不好,在家感觉到郁闷、孤独,加入非洲鼓班级后,不好的情绪随着敲击的动作,从指尖发泄出去了。”张阿姨说,她买了谱架放在家里辅助学习,还把乐谱放在床头,利用琐碎时间、睡前时光复习巩固,平时也会利用生活用具来练习鼓点。

记者观察到,老年大学的课程“百花齐放”,涵盖多种类型。其中,跳舞、形体、非洲鼓等“人气”较高。而长者们沉浸其中,在学中乐,在乐中实现养老。

有“搭子” 有“舞台”,“银龄”尽情展风采

“有同伴就有动力。”每天一早,郑州市老干部大学丰产路分校的太极班学员相约附近公园,练习学过的一招一式。课上齐学习,课后常交流,一来一往中,班级集体感和邻里情越来越好。

“出去撒欢,太高兴啦。”7月28日,心智青中老年大学的非洲鼓班级组队到荥阳一日游学,在一处荷花池旁边演奏一首《荷塘月色》,应景又怡人,可谓美哉妙哉。在荷花池,非洲鼓的“女子天团”们拍起了美照,让好心情持续一整天。

老年大学不仅是学知学艺的平台,更是情感的避风港。在老年大学,同样也有年轻人中流行的“搭子社交”,上课搭子、聊天搭子、养生搭子……银龄学员们一起学习进步,慢慢地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下雨了,姐姐们提醒我带伞。有课程落下了,姐姐们发视频帮我补课。没课时,我们还时不时约着逛街。”心智青中老年大学58岁的学员金木木告诉记者,课上课下的交流互动,同学们之间有了深深的友谊。

7月,金木木所在的班级组织了“一人一道拿手菜”班会活动,互相分享自己做的美食,还一起包了饺子。班会活动不仅局限于教室之内,更突破围墙,以延伸服务的形式,为周边老人带去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同时也搭建起舞台,让银龄学员们能够尽情展示风采。

主办单位: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16号 邮编:4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