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79426/2023-00169
  • 金水区人民政府
  • 专项规划
  • 2023-08-02
  • 2023-08-03
  • 通知
  • 金政〔2023〕20号
  • 有效
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水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

金政〔2023〕20号


各园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金水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8月2日



金水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

建设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金水建设郑州中心城区,推动金水区域经济向城区经济跨越提升的关键期。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金水区委区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刻汲取“7·20”特大暴雨灾害经验教训,深入分析灾害应对处置存在问题,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推进金水区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6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豫政〔2021〕66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郑政〔2022〕11号)《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金政〔2021〕24号)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金水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重要论述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形势趋稳向好,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水平逐步提升,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持续完善。深入开展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初步建立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基本明确应急管理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分工。组建“1+12”金水区应急救援指挥部。制定《金水区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分级应对办法》《金水区应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试行)》,《关于民兵应急力量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的通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分类分级标准,研究制定事故灾害应急响应措施,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制定出台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分级响应标准,修订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规范。

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有效提升。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健全区、街道、社区(村)“三级五覆盖”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持续深化安全生产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坚持“双随机、一公开”,强化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以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为抓手,突出危化、消防、建筑等重点领域,对隐患突出、问题严重的行业和单位,深入开展隐患排查“专家会诊”行动,对重点企业实施专家指导服务,安全生产执法监管成效明显。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不断深化。通过示范带动、标杆引领,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建立金水区双重预防企业档案,全区基本建成信息通畅、全员参与、定人、定岗、定责的双重预防体系。

自然灾害防御能力逐步提升。实施防汛抗旱、城市危房改造、道路交通灾害防治、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应急避难场所等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开展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六有”标准化建设,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持续提升。

应急救援基础不断夯实。坚持以消防救援队伍、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街道、社区(村)应急力量和社会志愿者为补充,建立健全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加强救灾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完善协议储备制度,利用专项物资储备、企业储备等,建立健全政府储备为主、社会储备为补充的救灾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应急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应急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实施区、街道两级实现互联互通,推动云视讯和调度值班可视化建设。综合监管平台接入企业826家,其中危险化学品企业135家。开展应急管理专家库建设工作,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面临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繁重艰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严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新技术、新业态不断出现,各类安全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

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我区应急管理部门承接了多个部门及单位的应急管理职能,各项职能整合还没有完全形成,尚未有效形成统筹协调、统分结合的“全灾种、大应急”工作格局。各涉灾部门“防”与“救”、“统”与“分”责任链条有待衔接,系统化的制度和能力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应急救援实战水平有待加强。“7·20”特大暴雨灾害暴露出应急决策指挥体系不健全、关键时刻统一指挥能力不足、应对部署不够到位、应对措施不够精准、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预警发布部门分割,统一权威高效的预警发布机制尚未建立,防灾减灾措施针对性、有效性、强制性不足。应急预案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压力巨大。近年极端天气的突发性、异常性和不可预见性不断增加,特大暴雨、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风险呈现高发态势。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较大压力。

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任务繁重。我区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工贸企业、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领域等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部分中小型企业安全风险意识不强,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风险辨识分级管控能力有限,企业安全风险未完全实现可防可控。

数字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应急指挥平台体系不健全,决策指挥信息化水平与大应急要求不匹配,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与多灾种需求不适应,先进救援装备配备不足,遥感监测、物联网和超前感知系统等科技信息化手段应用水平不高,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能力有待提升。

(三)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金水区作为郑州经济体量最大的核心城区,面临着郑州都市圈和中原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格局战略机遇,中部地区崛起两大战略引领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我区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

一是人民至上的新时代发展机遇。党和政府始终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应急管理新战略、新理念、新思想,为应急管理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强化监管、狠抓责任落实,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加快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是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金水区作为经济总量突破千亿级规模的全国百强区,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金水区被赋予新的历史定位和政治使命。城市风貌日新月异,区域经济转型提质,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中心城区优势持续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区县(市),先后获评国家“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网络安全创新应用先进示范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中国楼宇经济发展特别推动奖,跻身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22位、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11位、中国智慧城市百佳县市(区)第14位、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第19位。

三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机遇。卫星遥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及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度集成应用,以智能化为引领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为提升应急管理专业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提供重要保障,为监测预警、指挥救援、风险防治、监管效能等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和金水区委区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为主线,深刻汲取“7·20”特大暴雨教训,把教训变教材,努力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加快形成具有金水特色的应急管理格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统分结合。党的领导贯穿应急管理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形成整体合力。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市民安全素质和应急意识,把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精准治理、实战导向。科学认识和系统把握灾害事故致灾规律,做到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精准。坚持围绕实战、服务实战、为了实战,补齐应急管理短板弱项,全面提升抢险救援实战能力。

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防为主、防灾减灾救灾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强化统筹协调,整合人员、物资、科技、信息等资源,科学认识致灾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把事故隐患排除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坚持底线思维、安全发展、红线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切实提高突发事件的全过程防范防治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金水为总目标,以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为抓手,着力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到2025年,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形势趋稳向好,事故总量持续下降,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得到遏制,监测预警能力、应急救援能力、防灾减灾能力、本质安全能力、应急保障能力和全民应急能力全面提升。到2035年,基本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


专栏1“十四五时期金水区应急管理领域核心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预期值

指标性质

1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下降16

约束性

2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34

约束性

3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21

约束性

4

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

1.3

预期性

5

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

1.3

预期性

6

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

15000

预期性

   


2.分项目标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协同高效。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组织体系、责任体系、指挥体制、协同联动机制不断健全,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应急管理机构基础设施、装备条件大幅改善,工作效率、履职能力全面提升。区级应急管理部门装备达标率达到85%、专业人才占比超过75%,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达到“六有”标准。

安全生产监管水平显著提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加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常态化运行,安全生产支撑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安全生产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重点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达到100%,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覆盖率达到100%。

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加强。建设金水区自然灾害预警体系,推进全区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加强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高,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争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省级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3个,市级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10个。灾情信息上报及时准确,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6%。

应急应对能力大幅增强。综合救援、专业救援力量布局更加合理,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快速壮大,应急救援协同机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不断提升,应急队伍建设风貌更新更强。组建区级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防护装备配备率达到100%,各类功能区和街道专(兼)职救援力量覆盖率达到100%,灾害事故发生后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时间缩短至9小时以内。

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布设完成,应急物资储备品类、规模和结构科学,应急物资集中调度、紧急采购和征用补偿、紧急调运分发等机制不断完善,应急装备、应急通信等保障能力全面加强。

三、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统一协同高效运行模式

(一)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健全领导指挥体制。构建统一领导、分级指挥的领导体制,完善应急管理部门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成立金水区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辖金水区安全生产委员会、金水区减灾委员会、金水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金水区社会安全应急指挥部等,统筹全区应急管理工作。将金水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金水区森林防火指挥部、金水区雨雪冰冻指挥部、金水区防震救灾指挥部、金水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统一纳入金水区减灾委员会统筹协调。

防汛抗旱指挥部成立由区领导牵头的防汛指挥调度、河道灾害防汛、乡村防汛、城市内涝防汛、地质灾害防汛、应急救援救灾、防汛物资保障、医疗卫生防疫、电力通信及交通保障、宣传和舆情引导、安全保卫及交通管控、专家技术服务、黄河防汛、紧急转移避险及救灾、民生保障等15个工作专班,在区防指统一领导下,根据任务分工做好日常防汛隐患排查、治理、物资准备和应急处突工作。防汛抗旱指挥部组建5个应急处置前方指导组:河道灾害险情前方指导组,地质灾害险情前方指导组,城市内涝应急前方指导组,工贸、企业重大险情应急前方指导组,危化企业重大险情应急前方指导组。根据抢险救灾工作需要,由相关区领导带领的市防指前方指导组,赶赴抢险救援现场,指导督促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金水区安全生产委员会、金水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等机构暂不做调整。金水区减灾委下辖的金水区森林防火指挥部、金水区雨雪冰冻指挥部、金水区防震救灾指挥部、金水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等自然灾害应对类的区委区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参照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设置模式逐个理顺。

建立健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的应急救援指挥部,完善区、街道和专项领域指挥中心,形成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

开展体制改革及运行情况评估。各级政府全面组织开展应急管理体制改革进展评估,统筹结合评估工作与深化改革,系统查找部门职责界定、专业人员和机构支撑、运行机制等方面与实现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的差距,及时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形成统筹协调、统分结合的“全灾种、大应急”工作格局。

加强组织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增加区级应急管理部门领导班子专业背景人员配备。统筹使用编制资源、专家引进、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招录、选调专业人员,加强区、街道两级应急管理部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队伍编制员额同步优化机制。

(二)优化应急协同联动机制

加强部门协同。健全区级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综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金水区应急管理委员会的统筹作用,加强应急管理部门与各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明确各部门在事故预防、灾害防治、信息发布、抢险救援、物资保障、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职责。

加强军地协同。健全应急救援军地协同联动机制,强化军地应急救援信息共享共用,加强军地常态化联演联训。

加强区域协同。依托郑州中心城区建设,健全与周边其他市(县)、区协同联动机制,实现重大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准备、救援处置、转移安置、生活救助、恢复重建等领域互通协同。健全铁路、道路等应急救援力量快速投送联动机制,完善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优先通行机制,提升物资紧急运输调运能力。

(三)推进应急管理法治建设

加快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协调联动、科学救援、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建立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会议定期研究应急管理工作,推动应急管理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健全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制度,制定《金水区应急管理研判会商工作制度》,完善应急会商制度。

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化区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监管执法职责,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严格实施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提高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专业化素质,建立执法人员入职培训、定期轮训和考核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推行执法办案评议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执法评价体系,做到精准执法、规范执法、严格执法。

加大综合执法检查力度。完善执法方式,对辖区内重点企业定期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定期通报、专题约谈、挂牌督办、重点督办、警示教育、事故查处等制度,综合运用“四不两直”明察暗访、“双随机、一公开”、“三位一体”执法模式(“三位一体”执法是指在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过程中,采用“启动会+现场执法检查+总结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岗位操作员工全过程在场”和“执法+专家”的工作模式)等方式,加大重点抽查、突击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四)推动应急管理责任落实

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推动落实“三管三必须”。建立领导班子定期听取和研究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区、街道两级党委政府班子每年至少召开应急管理专题学习会1次。健全政府预防与应急准备、灾害事故风险隐患调查及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救灾等工作责任制。

压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建立行业部门监管职责动态完善机制,厘清部门职责清单,消除监管盲区。统筹推进行业部门落实自然灾害防治责任,加强监督考核,健全风险提示单、整改报告单等督导落实制度,提升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和救早救小处置能力。

压实街道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加强街道辖区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建设,提升生产安全事故、水旱灾害、沿黄林带火灾、城乡火灾、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等事故灾难自然灾害防范、事故灾害情况报送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开展街道辖区内突发事件应急准备能力评估。

夯实社区(村组)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强化社区(村组)专(兼)职人员协助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灾害预防工作的专业化能力,组织定期巡查检查、督促隐患整治。建立社区(村组)应急值守制度,及时报告事故灾害信息,及时开展先期处置,及时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和避险转移安置,协助做好灾情统计报送、核查、损失评估和救助管理等工作。

四、抓牢本质安全核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一)强化安全生产源头治理

建立更加严格规范的安全准入体系,把安全生产贯穿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生产、经营等各环节。严格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健全重大项目决策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论证并完善和落实管控措施,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材料,严格消防等特种设备安全准入和在用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检验。

(二)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深入落实《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督促企业将风险管控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全面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编制风险管控清单。加强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健全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体系,完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安全风险预警和联防联控机制。

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严格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管理,实现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全面推进双重预防体系扩面提质增效。推动建立政府、企业联网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及风险隐患数据库,实现企业生产信息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制度。

(三)加强重点行业领域整治

抓好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针对事故多发易发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依法治理,完善责任链条、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综合运用安全生产大检查、事故查处、技术改造、联合执法等手段,加强全方位安全监管和隐患治理,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专栏2  金水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1.危险化学品。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完善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推进危险化学品“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泄漏报警装置、紧急切断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深化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及结果应用。

2.消防。加强消防车通道、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电气火灾、电动自行车、仓储物流、老旧小区、家庭生产加工作坊、“三合一”场所、外墙保温材料、彩钢板建筑、城乡结合部、文化娱乐场所、校外培训机构等综合治理。深入分析研判新兴行业领域火灾风险,加强剧本杀、密室逃脱、电竞酒店、电化学储能站等新兴领域消防安全监管,提高火灾防范水平。

3.道路运输。深入实施辖区农村公路安全提升工程,加快临水临崖、连续长陡下坡、急弯陡坡等隐患路段和危旧桥改造整治;全面清理整治辖区农村马路市场;加强普通货运、驾校、农村公路桥梁等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和信息共享,综合运用各类监管数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4.城乡建设。配合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开展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开展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加强瓶装液化气行业、建筑垃圾消纳场及临时堆放点安全风险整治;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及起重机械、高支模、深基坑等危大工程治理;加强农村住房建设安全管理。

5.危险废物。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排查,落实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和危险废物由产生到处置各环节联单制度,建立部门联动、区域协作、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制度,形成覆盖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合理规划布点处置企业,加快飞灰、废矿物油等危废处置设施建设,消除处置能力瓶颈。

   


(四)推进本质安全能力建设

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安全生产“一企一码一档”,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规范化,帮扶指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定级工作。加大重点安全生产设备、设施、仪器仪表检测检验力度,加强先进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装备。利用先进技术对装备和工艺实施智能化改造,引导危险化学品、工贸等行业领域企业开展智能化建设,实施高危岗位“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融合应用,加快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增强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以清洁生产为重点的绿色化改造,推广应用高效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开展高耗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提高传统产业运行效率和能源效率。

(五)加快市场服务机制建设

健全市场化准入机制,培育引导科研院所、行业协会、行业领军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治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咨询、监测检验、宣传教育培训等活动,拓宽政府和企业安全、应急管理建设工作技术支撑渠道。鼓励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严格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全覆盖,探索完善巨灾保险制度,不断提升保险机构对企业的服务水平。加强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应急装备技术研发,开发一批高端化、智能化、标准化、成套化的应急装备产品,打造具有金水特色的安全应急产业聚集区。

五、夯实灾害防御基础,全力筑牢城乡安全韧性防线

(一)开展灾害风险普查评估

构建自然灾害风险管控分区分类分级管理新体系,全面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绘制,提出区域综合防治对策。

(二)加强灾害风险监测预警

加强监测预警设施建设。改造防洪减灾、排水防涝等公共预警设施,科学设置雨量站、自动气象站、等设施,配合推进金水区气象防灾减灾站点建设,扩大监测覆盖面,提高预测预警和临近预报水平。实施数字化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行动,在排水设施关键节点、易涝积水点布设必要的智能化感知终端设备,实现城市易涝区域数字化管控全覆盖。

完善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遥感、视频识别、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技术提高灾害事故监测感知能力,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布局,广泛部署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集成化感知终端。完善城市内涝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配合市级部门做好城区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河、渠等“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机制的建立。配合“智慧黄河”、“数字黄河”建设,加快黄河干支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搭建流域信息共享平台、综合智慧管控平台。配合黄河(金水段)数字化生态保护监测平台建设,完善水文、气象、地质、地震等“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网络,实现数据资源跨地区跨部门互通共享。

规范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完善预警发布标准,明确预警发布部门,加强极端天气短临预报,实现风险预警信息及时直达受影响区域。健全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明确响应主体和响应程序。组建应急通信保障队,及时获取灾害事故现场信息。畅通公安、交通、卫健、应急、消防等部门突发事件报送渠道,合理利用新媒体和融媒体,提高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和时效性,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预警发布机制。

(三)强化自然灾害综合治理

提升自然灾害综合治理水平。提高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建设标准,加强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建立应急、工信、公安、资源规划、城建、城管、交通、统计、农业等相关部门的灾害信息互联互通机制,构建统一的灾害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专栏3  金水区自然灾害防治重点

1.水旱灾害。建设完成黄河主要骨干控制工程,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加快山洪灾害防治,完善城市防洪体系,提高城市排涝标准。

2.地质灾害。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统筹开展地质灾害避险集中安置、工程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

3.地震灾害。严格重要建(构)筑物、超高建(构)筑物及人员密集公共设施建设标准,完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

   


(四)深化城市内涝综合治理

改造提升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全面修复受灾区域城市毁损排水防涝等市政基础设施,尽快修复破损雨水管渠,恢复排涝能力。清理淤积雨水口、雨水管渠,对下穿隧道、桥涵等重点区域排涝泵站进行系统维护维修。对损毁和洪水漫溢的城市河道加快堤岸修复加固,推进变电站等关键设施改造,提升配电房设防工作标准。开展窨井盖、电线杆等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治理,有序推进隧改桥、线缆入地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下游雨水干管和出水口建设,加强排涝泵站防护设施配备。

全面开展易涝区域整治。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水文气象特征和城市建设特点等因素,对城市易涝重点部位开展专项整治。对易涝区域周边的雨水排放口、排水管渠和泵站进行改造,增设雨水口等收水设施和雨水管渠。在易涝区域汇水区范围内,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对现有硬化路面进行透水性改造,增加绿地面积,建设雨水调蓄设施,优化建筑、道路、绿地、景观水体等标高衔接方式,确保雨水溢流排放至排水管网和自然水体,推进雨水资源化利用。

推动城市内外河行蓄洪联动。开展河道、排洪沟、道路边沟等清淤疏浚和整治提升工程,恢复因历史原因封盖、填埋的天然排水沟、河道等。完善河渠行洪体系,加强水系保护,维持城市内部及周边河湖水系自然形态。加快内河治理,维护城镇水系防洪和生态功能,加强城市外部河湖与内河、排洪沟、桥涵、闸门、排水管网等在水位标高、排水能力等方面的衔接,确保过流顺畅、水位满足防洪排涝安全要求。强化城市蓝线、绿线管理,保护自然调蓄空间,统筹区域生态格局,严控组团绿色廊道,留足安全空间,减少雨洪对城市冲击,优化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提高蓄洪能力。

(五)加快灾害救助恢复重建

完善灾后恢复重建机制。健全灾害救助资金快速下拨机制、救灾物资预置保障机制、受灾人群提前转移机制,提升救助时效。建立自然灾害救助标准调整机制,抓好受灾群众过渡性安置和救助工作,全面统计受灾数据和救助信息,科学开展灾害损失评估、次生衍生灾害隐患排查与危险性评估、住房及建筑物受损鉴定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支持红十字会、慈善组织等依法参与灾害救助的工作。

加快特大暴雨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恢复重建居民住房,统筹推进损毁居民住房恢复重建、科学选址、集约用地,严格工程质量标准。加快恢复重建水利设施,尽快恢复基础设施功能,逐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恢复重建公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城市地下空间,重点对地下商业设施、地下车库、市政管线、人民防空、地下仓储以及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全面进行隐患排查。加快推进电力设施、新能源等能源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和改造提升工作。加快恢复重建通信设施,全面恢复灾区通信网络。加快恢复重建市政设施,修复改造道路桥涵设施、城市供水设施和污水垃圾处理系统。

(六)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规范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加强区、街道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健全值班值守制度、“第一响应人”制度。街道按照“六有”标准,加快推进街道应急办公室、消防工作站、应急救援队、装备物资仓库、应急调度平台和社区(村组)“一站三员”建设。社区(村组)“两委”在区、街道应急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协助街道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人口数量多、经济规模大、事故灾害风险高的街道,要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应急管理专业人员。

压实网格员工作责任。构建应急管理网格化管控体系,每个应急管理网格至少明确1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明确网格员工作内容,建立应急管理明白卡制度。在街道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和社区(村组)指导下,负责宣传普及应急管理基本知识、常识和技能,负责定期排查网格内安全生产及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向社区(村组)报告网格内灾害事故信息,第一时间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安置。承担网格内灾情统计报送、核查、损失评估和救助管理等工作。

统筹建设灾害信息员队伍。打造覆盖全面、专兼结合、精干高效、一岗多能、相对稳定的“区—街道-社区(村)”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实现全区城乡灾害信息员全覆盖。健全灾害信息员工作制度、绩效考评通报制度、数据库管理制度,完善灾害信息员分级培训机制,强化灾害信息员日常管理和资源配置,提高灾情信息报送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建立应急避难场所统一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管理职责。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内容,推动区制定区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统筹场所布点布局。推进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发挥好人防疏散基地和地下防护工程的应急避难功能。


专栏基层应急能力提升任务清单

任务名称

任务内容

责任单位

街道级应急管理执法队伍建设

依法落实街道级应急管理执法职责,基层执法装备按需配备率达到100%

区委编办、区应管理急局、各街道办事处

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整合街道安委会、减灾委等议事协调机构,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1”个指挥领导机构,街道书记、主任共同担任应急委主任;完成街道“4个一建设;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达到六有标准。

村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每个行政村成立“1”个安全劝导站,站长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担任,配齐安全劝导员、灾害信息员和兼职救援队“3”支队伍。

   


六、强化灾害应对准备,切实提高应急救援实战水平

(一)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健全预案管理机制。健全覆盖全区域、全行业、全灾种、全层级、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明确预案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要求,推进应急预案管理规范化建设。根据突发事件分类分级,明确相关各方职责分工和具体应对措施,强化各类各级应急预案有效衔接,增强预案的简明性、实战性和可操作性。

实施预案制修订计划。全面开展各级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修订工作,推动编制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重大基础设施应急预案。健全应急预案修订评估制度,实现应急预案动态优化,实化细化指挥长和各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具体责任、应答机制、行动措施。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重点开展防汛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建立健全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加强防汛应急全周期管理。加强预案内容审核和预案衔接把关,增强应急预案体系整体性、协调性、实效性。

强化预案演练评估。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常态化工作机制,区、街道两级每年至少开展1次综合应急演练,各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实施1次应急演练,适时组织开展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应急演练,持续检验应急预案实战能力。定期开展极端天气、低温冰冻等巨灾模拟推演。强化演练磨合和日常检查,注重演练总结评估,及时改进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关键时刻管用顶用。

(二)强化应急指挥能力建设

有效发挥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作用。加强党委政府对灾害事故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落实灾害事故发生时领导坐镇指挥,厘清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具体分工,统一安排政府领导在灾害事故前后方、点和面上的指挥工作,真正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灾害事故防范应对各方面、全过程。

提升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建设区级应急指挥平台,指导街道建立应急指挥调度终端,推动区、街道两级应急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构建多部门、分层级可视化应急指挥平台体系,持续推进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能力提升。

提升应急指挥协调能力。积极推进部门指挥系统、自建视频监控、部门应用场景接入应急指挥中心,探索灾害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场景拓展应用。加强应急指挥模拟演练,强化横向协同、纵向贯通,优化统一指挥下的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完善指挥流程,提升应急指挥协同作战能力。

加强应急会商研判机制。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相关部门横向协同研判机制,提升跨部门协商决策效能。建立健全应急指挥部门纵向协同研判机制,构建“五预”高效衔接工作体系。健全多部门灾害风险动态会商研判机制,及时优化抢险救援、避险避灾方案。建立专家组参与突发事件会商研判工作机制,加强风险形势分析研判,为防范化解风险提供智力支持。

(三)强化快速响应能力建设

提升灾害事故响应能力。推动灾害事故应急响应规范化建设,分级分类制定应急指令,明确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响应主体、内容和启动条件。进一步完善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指令,及时实施停课、停运、停业等应急措施。

强化信息获取和公众服务。健全灾害事故信息发布制度,严格灾害事故的发布时效,完善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系统、智能外呼和其他移动客户端,强化灾害事故信息获取。利用金水发布、政务微信、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融合户外显示终端、手机短信等,及时发布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灾害预警和转移避险等信息,提高精准性和时效性。

完善灾害舆情引导机制。建立健全灾害事故舆情引导机制,宣传、网信、应急、公安等部门收集研判舆情社情信息,按照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各级各类媒体播发灾害事故信息和救援信息,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予以积极回应和正面引导。

(四)强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建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优化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空间布局,按有关规定和标准配齐配全消防站点和专业消防员,消除全区消防站“空白点”,实现消防救援力量全覆盖。加强金水消防救援大队的城市消防、地震救援、水域救援、有限空间救援、高空救援等救援能力建设。根据地域环境、任务需求,配齐配强救援装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和现场保障等能力。

建优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摸清全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底数,完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准入制度、分级制度和考核制度,抓好现有专业救援队伍的管理,统筹全区抗洪抢险、危化品、工程机械、森林防灭火、电力、通信等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加强对专业救援队伍的指挥调度和管理,构建行业领域全覆盖、符合金水区情、统一注册管理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体系。鼓励引导区级部门、规模以上企业组建新的专业救援队伍,形成全区统一的、标准化、成建制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力量配置、装备配置、技能培训和实战化演练,推进标准化建设,满足本行业领域处置突发事件需求。

发展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开展社会应急力量摸底调查,推动社会救援力量申报登记,加强对社会应急力量的动态管理。实施社会应急力量扶持计划,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加强综合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

壮大基层应急救援队伍。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政企共建的方式整合优化专业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组建一支不少于5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街道和功能区要以辖区内可调动的应急队伍力量为基础,组织现有基层警务、医务、基干民兵、森林消防、消防站、物业管理、企事业单位及志愿者等人员,组建一支不少于30人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社区(村)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社区居民、村干村民、普通民兵、卫生所(室)工作人员和学校工作人员等,组建一支不少于10人的应急救援小分队,负责灾害事故先期处置、受困群众救援、受威胁群众转移撤离等工作。根据《郑州市应急救援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处置补偿办法》,明确政府征调应急救援力量的补偿、补助标准。


专栏区、街道、社区(村)应急救援队伍

队伍类别

建设内容

责任单位

区级队伍

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政企共建等方式整合优化专业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不少于5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鼓励功能区建设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各行业主管部门

街道级队伍

各街道组织现有基层警务、医务、基干民兵、森林消防、消防站、物业管理、企事业单位及志愿者等人员,建设不少于30人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各街道办事处

村级队伍

村(社区)应当组织村干村民、普通民兵、卫生所(室)工作人员和学校工作人员等力量,组建不少于10人的应急救援小分队。

各社区(村)

   


(五)强化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标准规范的建设模式,建设区、街道、社区(村)纵向衔接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推动区、街道建设与本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相匹配的物资储备库,明确应急物资分级储备保障责任。建立应急物资统筹调拨机制,为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提供强有力的应急物资保障。

提升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开展全区应急物资保障需求评估,摸清全区应急物资储备底数,评估各级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物资需求,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标准,根据灾种和区域特点科学规划应急物资储备结构及数量。统筹规划应急物资储备布局,提升应急物资储备库空间覆盖范围,确保在储应急物资快速响应保障。探索应急物资储备新模式,做好政府实物储备、适当扩大协议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规模,建立重要应急物资合格供应商和产能储备企业目录,提升应急物资储备效能。

(六)强化应急管理科技支撑

依托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归集应急、农业、交通、公安、城管、生态环境、资源规划等部门相关数据,重点汇聚自然灾害风险、灾情数据统计、重大安全隐患、安全监管执法、应急物资、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力量等基础信息,为风险防范、预警预报、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等提供智能化、专业化、精细化手段。

深化智慧应急应用系统建设。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卫星遥感、5G、北斗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对危险化学品、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实时发现、实时推送、实时处置”。配合“天眼+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构建协同联动、全域覆盖的监测预警网络,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风险监测、风险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配合上级部门完善测试智能化应急管理科普宣教系统,打造资源共享平台。

提升“三断”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成融合通信和视频联网系统,整合对接视频会议、无人机、卫星、LTE基站、宽窄带集群、4G图传、手机等各类通信设备和视频资源,实现各类通信设备的互联互通。组建应急通信小分队,构建“通信枢纽、现场指挥、伴随保障”三位一体的应急通信体系,为应急救援指挥提供统一高效的通信保障。

(七)强化全民安全文化素养

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打造金水区应急管理专业培训高端讲堂。每年组织2次应急管理机构工作人员集中培训,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解读学习。把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作为案例纳入干部培训内容,开展实战化教学,建立新调整上任领导干部的岗前专题安全应急培训制度,明确其应对各类灾害的职责和要求,提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加强全区应急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每人每年集中轮训原则上不少于5天。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大力推进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机构监管,规范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依托省级安全生产网络培训系统,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创新“三个一线”教育培训模式,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体系建设,规范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

加强民众安全文化教育。扎实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利用“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消防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知识宣讲、案例解说、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将应急管理纳入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利用新媒体、融媒体加强全区应急自救避险教育,培养民众安全防范、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依托各级各类科技馆、应急安全体验馆、应急避难场所、企业安全培训基地,挂牌建设一批公共安全教育基地。

七、锚定重点工程建设,服务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需求

(一)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

积极对接市级城市安全风险综合检测预警平台,构建全区层面的风险感知立体网络,对城市安全风险、公共安全风险、生产安全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感知。按照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的原则,一是对城市燃气、供水、排水、热力、桥梁、综合管廊等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进行风险监测,二是对公共安全风险进行监测,三是对生产安全风险进行监测,四是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监测。

(二)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

1.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项目。完成区级应急指挥大厅建设,建设数字化应急预案库。推进应急管理系统内数据共享、系统外数据互通,汇聚互联网和社会单位数据;建设区级应急指挥平台,指导街道级建立应急指挥调度终端,推动区、街道两级应急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提升基层重大风险感知灵敏度和风险研判准确度。

2.应急指挥通信能力提升项目。加强应急通信保障力量建设,充分利用各类应急通信保障资源,提高重大灾害事故前方指挥部和救援现场通信保障能力;实现指挥和救援一线音视频随遇接入、互联互通,确保灾害险情下的多种通讯保障;完善视频会议建设,构建硬件为主、软件为辅的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视频会议系统延伸至街道,提高应急指挥的高效性、协同性。

专栏应急指挥通信专网建设项目

建设任务

建设内容

责任单位

1

地面光纤

建设区级汇聚节点接入链路,部署路由和交换设备,完成区级应急管理单位的汇聚接入,建设链路带宽不低于100Mbps

区应急局

窄带无线

建设固定基站、移动基站,接入省级核心网;配备手持及车载终端。

卫星通信

根据需要建设便携站VSAT卫星通信远端站接入部级中心站;部署天通卫星全网通终端、便携终端、北斗终端。

2

地面光纤

建设区级以下汇聚节点接入链路,部署路由和交换设备,完成区级以下的应急管理单位的汇聚接入,建设链路带宽不低于50Mbps

各街道办事处

窄带无线

配备手持及车载终端。

卫星通信

部署天通卫星全网通终端、便携终端、北斗终端。


(三)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1.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气象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程,形成气象灾害风险“一张图”。健全立体化、精细化、智能化、全天候综合气象观测及信息保障体系,完善精准化气象预报预警业务体系。

3.城市雨水源头减排工程。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的举措,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综合运用人工湿地、下凹式绿地、下沉式广场、植草沟、可渗透路面、透水性广场等措施,统筹建设海绵型建筑、小区、公园等海绵体,全面提高雨水源头减排能力。

4.城市排水设施改造提升工程。配合开展地铁线周边等区域排涝工作,全面提升防汛能力。

5.河湖综合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工程。编制完善各级防洪排涝方案,配合实施金水河综合整治、贾鲁河分洪等重大工程。配合开展贾鲁河分洪工程系统治理工程。统筹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区域其他中小河流防洪治理等工程建设。

6.黄河大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综合运用“中水整治、以坝护弯、以弯导流”等措施,谋划郑州黄河“挖河疏浚稳定主槽”工程,完善现行河道整治工程体系,提升主河槽排洪输沙功能,畅通行洪通道,消除主河重点河段横河、斜河、滚河、顺堤行洪等危害。

(四)本质安全能力提升工程

1.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深入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建立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全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完成我区1∶5万或1∶10万主要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修订主要灾种区划,全面完成普查工作。

2.安全生产综合治理项目。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持续开展非法违法专项整治,建立清单台账。深入开展消防、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工贸、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强化重大危险源联合督导检查,落实重大危险源企业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企业源头治理,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3.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项目。积极推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区创建工作,严格落实城市安全发展工作任务,组织开展城市安全发展状况评估,动态督导辖区安全发展状况,达到省、市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区创建标准。到2025年,安全发展示范城区创建取得明显成效。

(五)应急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1.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储备库项目。建设金水区应急救援专业物资装备储备库,金水区至少建成1个与本级应急保障需求相匹配的现代化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储备库,加强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建成政企互联、部门互通、社会共享的应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及保障数据库,实现市、县两级物资储备和调拨全覆盖。

2.应急装备能力提升项目。根据现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职能范围,配齐安全监管执法、应急救援个体防护技术装备、新型搜救设备、远距离音视频通讯设备、新型智能化装备等,补充配备各级应急队伍执法装备、救援装备、通讯装备和其他应急专用装备配备,推动专业救援队伍装备升级换代。推进应急救援无人机、机器人,以及轻量化、高机动性、可组合化装备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开展大型救援装备物联网建设。

专栏7 应急救援装备配备项目

装备类型

配备内容

水灾害救援装备

应急指挥车、应急通讯保障车、抢险救援发电照明车、移动智能照明平台、多功能照明系统、水上救援机器人、水下救援机器人、便携式潜水泵、大功率潜水电泵、动力艇、冲锋舟、背负式卫星便携站、370M窄带固定基站、370M窄带移动基站等。

森林防灭火装备

风力灭火机、风水灭火机、灭火水枪、灭火二号工具、移动水泵灭火系统、油锯、割灌机、清火组合工具、灭火机加油器、滴油式点火器等。

执法监管装备

直读式粉尘检测仪、接地电阻测试仪、手持式危险液体安全检测仪、手持式危险化学品拉曼光谱仪、红外测温仪等。


(六)全民应急能力提升工程

应急安全体验场馆项目。主要包括地震应急逃生、高层火灾逃生滑道、VR体验、安全标志认知、地铁应急逃生、火场安全逃生通道、高层缓降、结绳训练、溺水自救互救、院外紧急救护、居家安全、模拟灭火体验、垂直电梯体验、飓风体验、车辆落水自救互救、触电自救互救、红十字应急救护等各类模拟体验项目。通过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建设安全生产与防灾减灾救灾体验场馆。到2025年底,打造1个特色鲜明的安全宣传教育和应急科普体验馆,有条件的社区(村)建立防灾减灾应急科普宣教室。

八、全面强化保障措施,有效推动规划落地落实见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逐级细化措施、落实主要任务,加强规划与实施方案的有效衔接。政府要把专项规划纳入或融入本级重点规划范围,实现应急管理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明确规划各项任务推进计划、时间节点和阶段目标,协调解决规划落实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有序高效推进。

(二)保障资金投入

充分发挥重点工程项目的规划引领作用,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加强资源统筹,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完善财政、金融、信贷等政策。政府要根据本地区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灾害风险特点,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推动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财政资金长效保障机制。

(三)强化实施监督

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等,制度年度实施方案、年度责任分工方案、年度推进计划。坚持任务导向,确定各街道、各部门的责任边界,落实任务。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监测,对规划明确的重点工程项目、重大政策举措等加强跟踪监督,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四)实施评估考核

建立规划实施激励约束机制,制定规划实施考核办法及执行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规划实施进展情况跟踪分析。各街道、各部门加强协调指导,及时督促,强化检查,确保规划任务高质量完成。依据规划管理办法落实规划实施评估要求,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2025年底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实施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将评估结果向金水区人民政府报告,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主办单位: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16号 邮编:450002